行业新闻

Industry news

20个抑郁症休学少年,多是优等生,他们不是叛逆,而是病了

  前几天,看到一篇文章《20个抑郁症休学少年家庭:多是优等生,也有博士后母亲,但“这个战场血流成河”》,这篇文章讲的是20个因抑郁症休学的少年的故事。

  他们共同参加了一个“陪伴者计划”的活动,13岁的女孩,16岁的男孩......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抑郁心理和成长故事。

  文章中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:“孩子不是叛逆,是病了。”

  在这20个家庭中,有一位母亲直至女儿休学,都以为是女儿的“青春逆反心理”,直到有一天,她看到女儿手上有拿小刀划过的10道自残伤疤。

  她才真正的意识到“孩子不是叛逆,是病了。”

 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今年9月份,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不顾其他人劝阻,毅然决然地从峨眉山金顶跳下,当场身亡。

  在她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,想不开。我想说不是的,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。”

  叛逆?脆弱?想不开?这应该是很多人给抑郁倾向者贴的标签,甚至用这些言语去打击他们

  “现在的生活这么好,有什么想不开的?”

  “你就是太脆弱了!”

  “想想你的爸妈和你身上的责任,有什么大不了的,别那么自私!”

  或许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,如果你不是当事人,你也并不了解抑郁症,你不知道别人正在经历什么,这个病有多么的痛苦,那么请最好别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。

  高三那会儿,我也一度有些抑郁情绪。

  因为学业压力,家庭压力,导致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佳,这让生性内向的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,我感觉我的世界是灰色的,以前的朋友因为我经常负能量哭泣而离我远去,成绩也有所下降,在学校住宿的我经常偷偷蒙在被子里哭,没人理解,他们都认为我很娇气,想不开......一点点的情绪积累,使抑郁情绪像魔鬼一样的缠上了我。

  最后,我终于绷不住自己的情绪,鼓起勇气向老师请假想要回家,可是老师、家长都不太理解我,他们劝我,想开点,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,学习尽力就好,我说我病了,可是没人相信。

  其实,像我这样不被理解和相信的人不在少数。

  最近,奇葩说的辩手马薇薇在节目中说出了自己患抑郁症的病情,但是却被骂“活该”、“作秀”,甚至有人直接骂她:“你怎么也出来卖惨了?罪有应得。”

  她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叫《喂,人生,我在的哟》,讲述了自己的抑郁症经历。

  她说,“并不是脆弱的人才会生病,也不是乐观的人就可以向上”。

 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懂她心里的痛楚。

  抑郁症很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亲近人的视而不见,旁观人的雪上加霜。

  殊不知,你的态度是他能否克服病痛的关键。

  抑郁时的情绪就像心灵的感冒,轻易的就能把人击垮。

  其实,抑郁症早已不单单是成年人的困扰,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。

 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:在8-16岁中小学生中,抑郁的检出率为34.57%,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都要高。

  但是当今的许多父母,并没有抑郁症的直观概念,也没有意识到抑郁症有多可怕。

  他们经常会认为:小孩子有什么可抑郁的?好好学习不就好了,有什么想不开的。

  但实际上孩子们的内心更加细腻和敏感,而且学习上也是有很大压力的,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孩子,他们更加在意成绩,患得患失,缺乏安全感。

  有不少抑郁症的孩子,父母是到他跳楼的那一天,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抑郁了那么久。

  那么,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的抑郁症倾向呢?如果孩子有以下6种表现,那么需要引起非常重视:

  1、青春期逆反

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表现会有些逆反行为,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间,乱扔衣物,洗脸慢,梳头慢,吃饭慢,不完成作业等。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,夜不归宿,离家出走,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。

  2、身体暗示

  他们经常会有身体上的某些不适。如头痛头昏、呼吸困难等状况,他们的“病”似乎很重,呈慢性化,或反复发作,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,又没发现什么问题,吃了许多药,“病”仍无好转迹象。

  3、自我封闭

  他们会在放学和周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,不和同学交往,生活中没有朋友,有时候饭也不吃,父母敲门嫌父母烦,回家几乎不跟父母交流,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,有时候昏睡一整天。

  4、长期的消极情绪

  他们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,表达对生活的失望,厌恶自我。比如,说自己一无是处,对中考和高中表现出极大地自卑心理,不时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,埋怨父母,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。


  5、不良适应

  他们经常没有原因的心烦意乱,郁郁寡欢,不能安心学习,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,调换班级、学校或工作单位。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,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,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,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,反复要求改变。

  6、自杀行为

 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。对自杀未果者,如果只抢救了生命,未对其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(包括心理治疗),患者仍会重复自杀。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,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,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,身不由己。

  家长要明白,孩子要是出现了轻生的想法,心理上一定出了问题,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开始是出现自残行为,最后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。

  如何预防孩子得抑郁症?孩子如果出现抑郁症状怎么办?

  1、通过轻音乐来缓解情绪

 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去听一些轻快、舒畅的音乐,这样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,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。因此,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,不妨多听听音乐,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。

  2、发笑、幽默、自我解嘲

  当处于尴尬、难堪的困境时,用不自主的发笑或故意开玩笑说俏皮话作自我解嘲,以减轻精神紧张的程度。

  3、假期多出门旅游

  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原野和乡村,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远比人与城市的关系亲近得多。

  4、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

  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,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,无聊才没有意义。

  5、沉着、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

  即使做错了事,也不要责备自己,要想到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,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,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。

  6、如果已经出现抑郁症状,甚至孩子已经开始求助,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

  给孩子足够的帮助,多鼓励孩子,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,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厌食少食现象,注意孩子饮食上的营养,最重要的是,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机构,予以积极治疗。

  回想一下,那些因抑郁休学的优等生,因抑郁自杀的明星艺人,他们都很优秀,很夺目,很让人羡慕,但是他们也会痛。

  其实,世界上最孤独的不是 “病痛”,而是无人理解的“心痛”。

  万一孩子真的有些抑郁情绪或者得了抑郁症,不管轻重与否,家长们首先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诊断治疗,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疏导,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,帮助孩子一起渡过难关。

  人间没有不值得,缺的只是爱和陪伴。

  请相信,总有一个人,在默默的爱着你。

  在孩子提出异议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一下,听下孩子的想法,再通过沟通寻求解决办法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,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

  在孩子多次表达某一个类似问题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起来,理性地和孩子一起探讨下,毕竟,尊重和接纳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。

 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如果偏要给他一条独木桥,恐怕他会逆反地选择摔进下面的河里。

  尊重、理解、接纳、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。

在线客服
联系电话

027-87658285

微信

扫一扫 联系我